❓ 任务清单为何失效?
任务清单工具发展至今,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。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,任务清单作为制定计划阶段的重要工具,确实有其独特而清晰的使用场景。
然而,由于它的便利性,不少人会直接把任务清单当成目标管理工具。本文想提醒大家几个常见的误区。
🎯 没有目的地做任务是一种惩罚
倘若你不知道某件事的意义,即使接到明确的命令,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。谁愿意接受没有目标的任务呢?二战期间,军队里有一条规定:犯错的士兵要在地上挖一个深坑,然后再把它填平。对于习惯劳作的士兵来说,最可怕的并不是劳动本身,而是这件事毫无意义。
没有目的地做任务,本身就是一种惩罚。
那么,你的任务与具体的目标有关系吗?我们在制定清单时,往往忘记了这一点。只是一股脑地写下所有想到的事项,却没有和目标挂钩,结果就变成了“为了做事而做事”。
比如:清单上写着“更新一篇文章”。但为什么要更新?要更新哪些内容?文章的主题是什么?最关键的问题是:通过更新文章,我想达到什么目的?
当我们用任务清单替代目标管理时,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把注意力从全局目标转移到具体任务上,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陷阱。
🗂️ 任务清单需要过滤器
任务清单不应该只是任务的罗列,而应当是经过目标过滤后的结果。 目标能把“思考”前置,并标准化这一过程。
有些人雄心勃勃,一口气列出一长串清单,实际上这并非好事。
《自控力》一书中提到,一个行政人员清单上安排的一天任务,要完成全部需要一个多星期。换句话说,每天我们都必须在清单中决定:做什么、不做什么,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。
每一个决定都会消耗认知资源。无论复杂还是简单的决定,都会带来心理消耗。面对一大堆待办事项,我们的压力会飙升,更容易分心,不知道该从何下手。
因此,要避免无节制地往清单里添加任务。每一次清单的无效整理,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目标可以成为清单的过滤器:
- 帮助你确定任务的优先级
- 过滤掉与目标无关的任务
- 筛选出真正重要的任务
有了目标,清单才有意义;没有目标,清单只是噪音。
📌 总结
为了达成目标,我们需要从“我要做什么”的清单思维,转变为“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”的目标思维。
人们常常逃避制定目标,因为它很难。未来往往模糊、不确定,展望未来也远比回顾过去困难得多。但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成果,请相信这些困难值得被克服。
如何开始制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?可以阅读:
这两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如何找到大目标,以及如何将目标贯彻执行。
参考文献
[1] 《横向领导力》,罗杰·费希尔
[2] 《为什么聪明人都在用清单》,舒娅